2008年7月19日

创新求索录摘(3)

http://iyaowu.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7642.html

又是个周末,每个星期的这天都会看看书,这已经是第三个星期了,还没看完创新求索录。今天看的是第三章,曙光与龙芯篇,到现在也只看完曙光篇,龙芯篇等下个星期再接着看。

曙光篇主要谈到曙光服务器发展历程,曙光的定位,如何搞科研,办企业,留住人才。有的文章都已经是10多年前的,考古发现,10年前发现并提出的一些问题到现在都还存在着….有些话说得太,赞。

 

如果我们拿免费的整机设计方案或购买外国大公司的设计许可证生产工作站与多处理机,我闪的优热究竟在哪里?外国公司生产批量大,元器件成本低,目前全自动的板卡生产线加工成一也很低,所谓国内有谦价劳动力的优势在组装生产上也不具有引吸力。

利润的多少只是衡量公司成败的一种标志而不是办公司的真正目的。办公司的目的是要实现对社会某种服务的承若。

有人说:办企业90%靠信念,些放大 含有深刻的哲理。

我们的力量弱,取胜的办法只能是在很窄的范围内取得突破,做出具有一招鲜的技术特色或服务特色。

合理的工资特遇与严格的工作要求必须双管齐下。

尽管863计划本身不是产业化计划,但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会从对高技术产业化的影响来评价这一计划的贡献。

我人们身边就有一支队伍为外国公司开发软件,每月工资比中心员工高几倍,但金钱瓦解不了中心员工为振兴民族高性能计算机产业而拼搏的斗志,曙光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自豪感。

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真正的对手不是外国大公司,而是用户的心理和我们自己的信念。

历史已没有给曙光公司留下十年磨一剑的机会,我们不发展与展慢都是自取灭亡。

地利,人和只是一种条件,要想领先必须花大工夫。

纵观历史,高技术企业失败,多数不是由于饥饿(找不到项目),而是由于贪食(情况不明信心足)。谨慎选项目不是主张慢条斯理,优柔寡断,市场机遇稍纵即逝,果断下决心是成功的前提。

真正的高手能以一当十,留住这些人才的办法一是靠项目本身的挑站性,二是要有足够高的待遇。

在曙光超级服务器每一个机柜上都贴有"It's SUMA"的特殊商标,这是研制曙光机以占领市场为目标的集中反映。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感到同时进行的事还是太多,重点技术突破上布的兵力还是不够。

> <

@2008 - * yaowu i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