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2日

创新求索录摘(2)

()

http://iyaowu.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03.html

下面的文字摘自李国杰著的创新求索录的第2章,战略建议篇。本来想说点什么,但写了又删了。。。

软件的继承性成了计算机发展的巨大惯性,使得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重大革新必须有几十倍以上的性能提高,用户才会愿意放弃原有的软件。

我们的水平高一点,国外的限制就会放宽一点,跟踪又可在更高水平上实现。

科学院信息与自动化领域10多个研究所的全部投入,小于华为公司每年的R&D费用。

IBM每年设入在网络方面的R&D经费达43亿美元,为科学院信息总投入的几十倍。

中国教育处机行业技术人员工资上涨幅度可能超过了计算机行业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幅度。

西方国家希望WTO原则下形成的国际分工是发达国家发展高科技,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多出口高利润产品;而发展中国家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西方国家提供谦价的传统产品。

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主要还不是收入上的差别,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差别和机会不均等。

国家与企业大量的资金都花在直接引进国外设备与软件,使国成为外国信息高技术的试验场和应用推广基地。

吸收消化二进制翻译技术,使X-86目标码软件能在龙芯等自主芯片上高效率运行,可能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另一方面,说服微软将Windows OS移植到龙芯等国产芯片上也值得探讨。

只有同行才能真正识别是创新还是吹牛,非同行的官员很可能被忽悠。非同行的官员看中的新生力量往往容易走眼,一些会走上层路线的人(包括某些归国留学人员)具有很强的忽悠能力。。。

"十五"期间,"863"集成电路设计重大专项投入6亿元,零零碎碎支持了不少项目,但对龙芯CPU的研制没有投入一分钱,研制龙芯2CPU的经费(1亿元左右)一部分来自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4000),别一部分来自"863"计划的计算机主题。(6000w)

欧洲的STMicro即意法半导体公司(年营业额近100亿美元)对龙芯2号十分看好,已与中科院计算所签订了技术许可协议,他们有信心每年销售1000万片。

国内一致公认自主创新的典范华为公司目前也只能采取"永不做第一,保持与国外先进技术晚半拍"的技术路线。

莫争今朝长与短,风物长宜放眼量。

(待续)

> <

@2008 - * yaowu i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