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读闲书的时候了,发现一本<魔鬼经济学>,闲书,读了。
看看介绍,就牛得不了了,作者是经济学博士学位,MIT的,当今美国40岁以下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魔鬼经济学>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工作后就会不知不觉关注起经济的事来,会留心一下经济新闻,看看国家的经济政策有什么变动。不管评论好也好坏,我的要求不高,读起来蛮有意思就行,学到了知识就行。封面上说: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我看没有,只是多了解一些看问题的方面。
"传统的智慧常常是错误的"。比较合我的口味,书中列出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说明平时我们认为正确的一些事情,其实并不是那样子,作者所有的话题都在试图传递同一个思想:有些事件,看上去似乎是某个原因引起的,但实际上它却是另一个因素的结果而已;真正的更本质的原因往往是隐藏在其后的,也许是你从来未曾想到过的。只是那些言词和数据很接近我们的思路,当人有列出这些数据的时候,我们想都没想认为就是这样子。这些身边的事,没有高手出来指出总还是会判断出错,怎么样走出自己思维的定势我一直在努力。。。
书中也谈到了影响一个人收入的因素。他说有这四个因素会影响到一个行业的供求关系: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技能水平、工作让人产生的不快感、以及市场对这个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可以用这4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来解释"为什么妓女的平均收入会比建筑师的平均收入高?"这样一个问题。在大多数人看来,妓女的收入不应该高于建筑师。建筑师通常需要接受更为专业的训练,而且受过更好的教育。可问题是,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女孩子梦想着自己长大后去当妓女,这也就导致潜在的妓女供应量相对很小。她们的技能却是在非常具体的环境当中磨炼出来的,再加上她们所从事的工作会让她们感到很不愉快,因为这份工作至少会给她们带来两方面的危险:潜在的暴力威胁以及她们很可能会因此失去获得幸福家庭的机会。市场上对妓女的需求如何呢?毫无疑问,建筑师对妓女的需求程度要远远大于妓女对建筑师的需求程度。我想小三者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在内。
信息不对称。"一些人(通常是专家)总是比另外一些人(通常是消费者)知道得更多一些。所有的专家都在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做一些对你不利的事情。专家的价值就在于:他们拥有一些你们所没有的信息;或者你会觉得他们的整个操作过程非常复杂,即使掌握了必要的信息,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你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充满敬畏,根本不敢挑战他们的权威性。"这又让我想到了学校,老师很有水平,讲授的却都是些很基本的知识,成绩好的学生也只是对于这些基本的东西的非常熟,对于自己的行业及从事的工作还是不了解,我们只能接受教授们教我们的这东西,不能向他们提出我们想学,这样的不对称真是可怕。
"所以,你知道,我一直在照顾他们,可另一方面,我也必须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板。我必须首先满足我自己的要求,否则我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老大。如果我对他们过于仁慈的话,他们就会觉得我软弱,好欺负,以后我就很难指挥他们了。"老师们说:我知道教给他们的东西太简单了,可以讲深了他们又听不懂,只能讲些入门的东西,其他的就只有靠自己了。有些研究生的老板很变态,看来也不是教授的错,都得遵守游戏规则。
"对于那些从小在芝加哥南部的救济区里长大的孩子们来说,卖毒品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职业。在他们当中很多人看来,黑帮老大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工作,既风光又能赚很多钱。要是他们在其他环境下长大的话,说不定他们很容易想到要去做一名经济学家或者是作家。"我在想现在对以后的打算是不是也跟那救济区的孩子一样,是什么决定人的命会,武大一研究生跟我说:有时见识比知识硬重要。在好的学校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还能获得长见识的机会。想起一笑话:青蛙和癞蛤蟆有什么区别?答曰:青蛙是保守派,坐井观天;而癞蛤蟆是革新派,想吃天鹅肉。